歡迎您, 請登入 !
購物車
搜尋

大陸央行開出高額罰單 或有支付機構面臨“死刑”
首批27家支付機構期盼牌照續發,而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整肅重拳接連襲來。就在網絡支付實名制落地後不久,近日央行對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開出高達4680.64萬元的罰單。業內人士認為,監管機構近期對第三方支付機構處罰的頻率和力度明顯增加,未來嚴重違規的支付機構可能面臨被剝奪牌照和清退的“死刑”式處罰。   央行嚴懲兩家“犯規”機構   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,根據社會舉報,央行於2016年3-5月對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、銀聯商務有限公司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檢查。   經核查,上述兩家公司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、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、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、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等嚴重違規現象,舉報情況基本屬實。   根據相關法律,央行對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數罪並罰,沒收通聯支付違法所得303.38萬元,處以罰款1110.13萬元;依法沒收銀聯商務違法所得613.43萬元,處以罰款2653.7萬元。兩家公司被沒收違法所得916.81萬元,處罰3763.83萬元。共計4680.64萬元的巨額罰單創出第三方支付監管以來的處罰金額歷史之最。   值得關註的細節是,央行此次檢查的線索來源是社會舉報。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將繼續依據相關法規和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舉報獎勵制度,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,持續加強支付結算市場監管,從嚴懲處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為。   處以重罰“殺壹儆百”   這並非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首次受到處罰。2014年,由於涉嫌預授權套現,銀聯商務被央行通報批評,而今年3月通聯支付寧波分公司因反洗錢問題已被罰款101.5萬元。同時,今年4月有消息稱,通聯支付和銀聯商務因為違規為二清機構開放通道而被嚴懲。   資料顯示,銀聯商務有限公司是中國銀聯控股的企業,專門從事銀行卡受理市場建設和提供綜合支付服務的機構;通聯支付由上海國際集團、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、中國萬向集團等機構共同出資設立,這兩家機構在國內支付市場地位不言而喻,是國內數壹數二的銀行卡收單專業化服務機構。  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,銀聯商務和通聯支付是行業龍頭企業,央行對其重罰,壹是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占比高,其違規行為獲得的非法收入遠高於行業內壹般企業,理應處以高額罰金;二是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亂象頻發的當下,龍頭企業的違規行為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,會加劇行業亂象,處以重罰有“殺壹儆百”之意。   事實上,央行近年來多次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處罰,原因包括虛假商戶入網,收單業務違規、二清等。而央行對通聯支付和銀聯商務受罰力度之所以嚴厲,分析人士表示,兩家機構的壹些違規行為觸及央行的監管底線。如在備付金方面,兩家機構都存在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備付金的問題。   應建立通暢退出渠道“央行的此次處罰,既有"殺雞儆猴"之意,更是監管從嚴的信號。短期內看,從重處罰有助於遏制行業亂象,助力行業正常競爭秩序的建立;中長期看,效果有限,治標不治本。”薛洪言說。   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表示,此次處罰不僅是對支付行業的整頓,也是對整個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的整頓。今年3月,央行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銀行卡收單外包業務專項抽查,多家單位被通報或受到處罰。而巨額處罰是對此前整頓抽查的延續,也是央行進壹步整頓金融市場的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。   其實,央行此次進行巨額處罰,但也難免壹些機構鋌而走險。“當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已定,前十大企業基本占據99%以上的市場份額,但行業中有260多家持牌企業、近千家無牌企業參與其中。對絕大多數參與者而言,是在競爭不超過1%的市場份額,通過正常的手段已經很難活下來,所以才會鋌而走險,導致行業亂象頻發。因此,治本之策應是建立通暢的退出渠道,逐步減少參與者數量。壹方面可以在牌照續發上做文章;另壹方面可鼓勵行業內開展兼並重組。